行业动态

公司新闻行业动态常见问题

功能性纤维棉常见工艺及对应细节

功能性纤维棉在现代纺织领域占据重要地位,不同工艺与细节塑造出多样特性,满足多元需求。以下从常见工艺及对应细节,为你展开介绍:

一、合成工艺

1. 熔喷法
    - 工艺原理:将高分子聚合物加热熔融后,通过高速热空气流使熔体细流牵伸并喷吹,形成非常细的纤维,在接收装置上随机铺网,经自身粘合或热粘合加固制成纤维棉。以生产熔喷聚丙烯纤维棉为例,聚丙烯颗粒在螺杆挤压机中加热融化,通过喷丝孔挤出,被高温高速热空气流拉伸细化,形成直径1-5微米的纤维,zui终聚合成棉状结构。

    - 细节关键:热空气温度、流速以及聚合物熔体挤出量的准确控制非常关键。温度过高,纤维易断裂;过低,熔体流动性差,纤维成型不良。热空气流速决定纤维细度,挤出量影响产量与纤维棉密度。

2. 纺粘法
    - 工艺原理:聚合物切片经螺杆挤压机熔融后,通过喷丝板挤出形成丝条,在牵伸装置作用下被拉伸变细,再经铺网机铺成纤网,zui后经热轧等方式加固成纤维棉。如生产聚酯纺粘纤维棉,聚酯切片在螺杆挤压机内加热至280-300℃熔融,从喷丝板挤出后,经高速气流牵伸,丝条被拉细至10-30微米,铺网后经热轧辊热轧加固。

    - 细节关键:喷丝板设计关乎丝条挤出均匀性,牵伸倍数直接影响纤维强度与细度。热轧温度、压力和时间影响纤维棉的粘合牢度与手感,温度过高,纤维发黄变脆;压力不足,粘合不牢。

二、后整理工艺

1. 抗菌整理
    - 工艺原理:通过浸轧、涂层等方法,将抗菌剂附着在纤维棉表面或使其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,赋予纤维棉抗菌性能。如采用季铵盐类抗菌剂对纤维棉进行浸轧处理,抗菌剂分子与纤维表面的羟基等基团结合,形成抗菌保护膜。

    - 细节关键:抗菌剂种类、浓度及处理工艺条件影响抗菌效果持久性与安全性。浓度过高可能影响纤维棉手感与色牢度,需准确控制。不同抗菌剂适用纤维种类有差异,如银离子抗菌剂对部分纤维亲和力强,需合理选择。

2. 防水透湿整理
    - 工艺原理:利用拒水剂在纤维表面形成低表面能层,阻止水滴渗透,同时借助特殊整理使纤维间形成微孔结构,保证水汽分子能通过。如采用含氟拒水剂对纤维棉进行涂层整理,在纤维表面形成类似荷叶表面的微纳结构。

    - 细节关键:拒水剂配方与涂层厚度控制是关键。涂层过厚,虽防水性增强,但透湿性下降;过薄则防水效果不佳。处理过程中的烘干温度与时间影响拒水剂固化效果,进而影响防水透湿性能。


{dede:field.title/} 


X

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微信号:18666469526

(点击微信号复制,添加好友)

  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!